各学院、各有关部门:
根据《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9年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工作的通知》,现启动学校2019年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工作,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一、评价对象
学校33个本科专业。兼有师范类性质的专业需按不同培养定位分别提供材料,涉及外国语学院缅甸语和乌尔都语两个专业。名单详见附件1—“学校专业”。
二、学校整体基础数据
因2019年度本科专业综合评价首次利用网络信息平台进行线上评价,需要学校提供学校组织架构、全校教师、专业信息等基本信息作为学校专业综合评价工作的基础数据,基础数据填报结束才可以填报各专业的数据。教务处填报学校组织架构和专业信息,请校务处(人事)填报全校教师相关数据(见附件6)。以上三项数据需在4月15日前完成。
三、评价指标及需要提供的支撑材料
2019年度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包括六个一级指标,分别是课程、教师、教材、测试、就业和特色,各指标所占分值比例及指标说明详见附件2。各专业主要提供教育教学有关资料和信息,如实反映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情况。各专业信息采集的时间段为:2019年首次招生专业采用2019-2020学年第1学期各指标相关信息,其余专业采用2018-2019学年度各指标相关信息。各专业需要提供的支撑材料及填报要求如下:
(一)课程
1.专业人才培养方案
要求:在平台逐条填写:培养目标(450字以内);专业核心课程(500字以内);毕业要求及学位授予条件(450字以内)和校内人才培养培养方案版本;并上传PDF格式人才培养方案。
2.专业核心课教学大纲信息
要求:参照《专业课课程信息模板》填报,并上传PDF格式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。
3.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执行情况
要求:提供2018-2019学年本专业各年级各班级教学计划执行情况,参照《课程执行计划模板》填报。专升本班级的信息不需要填报。
4.实训实践基地情况
要求:提供2018-2019学年本专业实践实训情况,在平台中逐条填报,要求及填报项可在附件5本指标中查看。
5.实验条件情况
要求:提供2018-2019学年本专业的实验条件情况,在平台中逐条填报,要求及填报项可在附件5本指标中查看。
6.课程指标综述
要求:撰写本专业课程总体情况,包括课程特色优势和与上一学年度相比的改进措施和变化情况(200字内),一个课程思政案例(500字内)。在平台中直接填报。
(二)教师
1.课程授课教师基本信息
要求:提供2018—2019学年本专业各年级课程授课教师基本情况;无需填报,由“课程”指标中的相关数据自动生成。
2.专业专任教师基本信息
要求: 在全校教师信息基础上选择2018—2019学年本专业专任教师基本情况,每位专任教师仅能归属一个专业。即,某位教师被某一专业选择为该专业专任教师后,其他专业无法再选择该名教师。故请有专任教师交叉的学院提前做好统筹协调。
3.师资指标综述
要求:撰写专业教师队伍优势和特色,与上一学年度相比的改进措施(含采取各种聘任措施)和变化情况(200字内)。在平台中直接填报。
(三)教材
1.课程教材选用情况
要求:2018—2019学年本专业各年级开设的课程选用教材情况;无需填报,由“课程”指标中的相关数据自动生成。
2.教材指标综述
要求:撰写本学年本专业教材特色优势的描述,与上一学年度相比的改进措施和变化情况(200字内)。在平台中直接填报。
(四)测试
1.专业课测试试卷及分析
要求:提供2018-2019学年本专业开设的专业课测试情况。各专业以课程为单位,上传专业课空白样卷、评分标准和成绩分析报告(三个内容合为一个PDF格式文件),对于不是采用考试形式测试的课程,需根据实际测试过程提供考核内容、评分要点、成绩分析报告等材料。
2.毕业论文(设计)指导情况
要求:提供2019届本科生毕业设计(论文)基本情况,非艺术类不需要上传毕业论文,参照《毕业论文指导基本信息模板》填报即可。待学生论文基本信息审核结束后,根据评估专家抽查结果及需要,学校接到相应通知后再根据要求上传。有艺术学专业的高校,需补充提供艺术专业2019届所有毕业生的毕业创作展演电子文件(图片文件JPG格式,音频文件WAVE格式,视频MP4格式,文档文件PDF格式),按专业和专业类进行分类建立文件夹,以存储U盘的形式提交。
3.通用外语过级通过率
要求: 2018-2019学年本专业通用外语过级率情况, 在平台中逐条填报。其中,“类别”一栏填写语种和级别。其余要求可在附件5本指标中查看。
4.测试指标综述
要求:对专业测试情况进行综合描述,要求简要描述本专业测试的特色优势,与上一学年度相比的改进措施和变化情况(200字内)。在平台中直接填报。
(五)就业
1.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情况
要求:提供本专业当年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情况,在平台中逐条填报,要求可在附件5本指标中查看。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去向云南省高校毕业生(本科)初次就业情况统计为准。
2.无毕业生专业人才需求报告
要求:没有毕业生的专业,需上传PDF格式的本专业人才需求分析报告,大小不超过5M。
3.就业指标综述
要求:撰写本专业就业特色优势,含相关国家职业考试通过情况,及上一学年度相比的改进措施和变化情况(200字内)。在平台中直接填报,要求可在附件5本指标中查看。
(六)特色
1.专业特色描述
要求:立足学校定位和专业办学实际,凝练专业特色与优势,对本专业进行综合评价以展现该专业实力与水平。在平台中直接填报。自评等级为B级(国内一流)以上的专业,需明确参照院校及专业,范围涵盖国内和国外院校及专业。其余要求可在附件5本指标中查看。
2.省级及以上教学科研立项及获奖情况
要求:按专业逐项填报本专业2018-2019学年教师或学生所获得的具有代表性的、省部级及以上级别的教学、科研方面的奖项或取得的成果。每个专业所填报的内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5项。在平台中直接填报,其余要求可在附件5本指标中查看。
四、评价工作程序
(一)专业自评
1、各专业对照《云南省2019年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指标及支撑材料》(见附件2),对专业进行自评,依据2018年度评价结果和现有建设发展情况,初步确定本专业省内排名和等级,自评等级为B级(国内一流)以上的专业,需明确参照院校及专业,范围涵盖国内和国外院校及专业。
2、填报数据前,请认真阅读《云南省2019年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平台操作指南》(附件3),理解各项指标填报要求。
3、平台数据填报结束后还需要填写附件4。
填写重点说明:
(1)“序号”需与附件1—“全省专业”表中参评专业名单中的序号保持一致。例,金融数学的序号为“47”,茶学的序号为“1017”。
(2)“2019年专业自评排序(同类专业点)”是指在同类专业点下的排序,格式为“专业排序-专业点数量”;如:本专业自评排序为第1,而该专业在全省有5个同类专业点,则应填“1-5”。同类专业点分布情况请查看附件1—“全省专业”。
(二)材料提交
各学院各专业于4月21日前按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(附件2)和平台操作指南(附件3)完成平台填报,并以学院为单位将附件4(每个专业一个文件夹)提交教务处指定邮箱。教务处负责审核及学校公文材料的提交。填报完成后,可导出的数据信息需整理后以学院为单位按专业提交教务处。
五、工作要求
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关系到各专业和学校在全省的排名,关系到学校就业与招生,是省政府和省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学校今后资源、生均财政拨款等经费配置的重要导向,因此,请各学院高度重视,统筹协调,在填报数据和撰写描述时务必以“能为专业加分”为原则,全面、客观、实事求是地体现专业建设的现状和成效。
六、联系方式
整体联系人:陈升雅13988314151
祁玉斌13908833776
邮 箱:408236576@qq.com
“课程”指标联系人:赵 鹏 电话:18687210575
“教材”指标联系人:李玥琼 电话:13988399595
“实验实训”指标联系人:杨晓波 电话:13208838544
附件:
1、滇西科技师范学院2019年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参评专业名单(含“学校专业”和“全省专业”两个表)
2、云南省2019年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指标及支撑材料
3、云南省2019年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平台操作指南
4、云南省2019年高校本科参评专业自评汇总表
5、各专业需填报的指标信息
6、学校教师信息(校务处人事部门填报)
教务处
2020年4月12日